找到相关内容439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修行的真谛——尊贵的法王 顶果钦哲仁波切

    这些虚荣的把戏,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。即使在今生,你无法彻底转化你的心,你无法在证悟上取得多大的进展,只要你很小心的守护自己的三业,照顾自己的每一个念头,虽然你无法达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,或是在重病还能...呢?从内在的层次,你已经转化了你的心,从而转化了你的生命,安详、慈悲、放下,已经展示出最大的成就。 成就分为外在的,内在的,秘密的,极其秘密的。 就外在的成就层面,先是心智的成就,但是你虽然掌握了伟大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2243076780.html
  • 养生之道隐藏五大误区

    中将3到4天的时间花在体育锻炼上的人来说,如果停止锻炼,这些人的肌肉会变成脂肪吗?养生大师多纳·理查德森·尤尔说:“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。肌肉是肌肉,脂肪是脂肪。这两者之间不会相互转化。”佐治亚州立大学运动科学教授华特·汤普森说,肌肉是一种较为密集的物质,而脂肪则比较密实。当你停止运动时,肌肉会变得有些松弛,但不会转化成脂肪。反过来是否成立呢?很遗憾,体育运动也不会使脂肪转化为肌肉。   误区三:...

    君合

    |健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3170582892.html
  • 烦恼来自无智慧

    生活中的烦恼很多,各种各样的烦恼障碍着我们的生活、学习与工作。烦恼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,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智慧。所以,我们常常说,有智慧就没有烦恼。佛教所教导我们的就是如何断除烦恼,如何转化烦恼乃至...衰”是烦恼、知道有“苦”是烦恼、而把利看成是好的、把乐看成是好的、把称看成是好的、把誉看成是好的。 “讥、毁、衰、苦”大家一看就想避开,想着如何去断除或者说转化。知道要用无悔、无怨的态度去面对它们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4691042.html
  • 烦恼来自无智慧

    如何转化烦恼乃至开发我们的智慧。因为智慧这个如意宝珠是我们人人都本自具足的。 烦恼在佛教中表现为“八风”,所谓的“称、讥、毁、誉、利、衰、苦、乐,”这...、把称看成是好的、把誉看成是好的。 “讥、毁、衰、苦”大家一看就想避开,想着如何去断除或者说转化。知道要用无悔、无怨的态度去面对它们,或者说要去完成这些自己以前的过失而产生的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烦恼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393292030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一)

    。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观点,不一定对,这里姑妄言   1.1.1.4.1 第一位之辩   1.1.1.4.1.1 西方第一性  客观存在提要表  万物 物质 相互转化 能量  强相互作用/强力 因果...模糊的划分,谁都很难确认自己绝对正确。 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,则自然认为精神或人等动物是从物质进化来的,而与神的意志没有任何关系。这样认定就已经表明物质与精神之间存在转化的问题,否则唯物主义对于生命起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0949903.html
  •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(十八)

    功能来说的。任何事物,其存在实体与其作用功能是很难用对立统一关系进行描述的,因为它们很难对立,也很难存在相互排斥、相互作用、相互斗争、相互转化。比如,水的实体与水的作用,谁人说它们存在内在的或者外在的对立关系,以及存在相互排斥、相互作用、相互斗争、相互转化,则必然会让人大吃一惊的!其他如火的实体与火的作用,木的实体与木的作用,土的实体与土的作用,铁的实体与铁的作用等等,同样如此。  如果认定身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1249914.html
  • 二00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(七)

    都是代表某一尊佛。如此三密相应的修行,就把自己转化成功。这种转化的修行方法,当然与出离道不同。出离道是讲世间的一切是苦的,不好的,烦恼的,无常的,所以要远离;转化道的修行,是藉著三密相应,把自己转化为佛...心不离佛,让分别心、凡夫心转化为佛的清净心,即是生起次第已修成功。成功不是那么简单,不是我们接受一次灌顶、二次灌顶就成办。一百次、一千次都没有用,除非回家自己修,天天修,早晚修,还不够,还要闭阙修三二...

    郑振煌讲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1364319.html
  • 关于玄奘大师《唯识三十颂》翻译问题之辨析

    有所帮助。  一、关于parin!a^ma的翻译,这个词的梵文原意为转变、转化。玄奘在《唯识二十颂》第六颂后半颂就将其译作转变。  “is!yate parin!a^mas/ca kim! vijn~a...parin!a^mah! sa ca tridha^//”   此颂可译成“彼依于识的转化之中,这种转化有三种。”   玄奘译作“彼依识所变,此能变唯三。”[2]   霍韬晦译作“彼实识转化,此转化有三...

    慧 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1855072.html
  • 禅和庄子哲学

    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呢?承认认识和对象的相对分裂是这个结论的前提,但前提仅仅给颠倒差别提供了可能。把颠倒差别的可能变成现实的关键是转化转化什么呢?不是转化对象而是转化认识,不是转化认识之能力而是转化认识之方位。认识方位一转化,不变的对象就跟着变了。   “以道观之,物无贵贱;以物观之,自贵而相贱;以俗观之,   贵贱不在己。以差观之,因其所大而大之,则万物莫不大;因其所   小...

    姜超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248914.html
  • 思想论(二)

    质,因而表象作为外在现象的头脑存在形式在头脑中并没有解体而消失,只是现成地潜存下来。到一定时候,这潜存的表象便被想象(回忆)出来。  在知性(----纯粹知性)里头脑则是知性头脑,即一个能够把现象转化为内在性的质的头脑。由于这一点,知性感性与纯粹感性便构成实质性的差别。在这里,首先感觉过程把外在现象转化为头脑表象;这一点与纯粹感性中的情况相同(这里忽略了知性头脑本身对这感觉过程的干扰)。然后知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4438202.html